新华网上海9月3日新媒体专电(刘宏鹏 朱文彬 庞瑞)2014年初,滴滴、快的打车风靡一时的烧钱大赛,让人们直呼看不懂,单次打车20元的补贴,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。如今,人们看懂了,打车软件,已经植根于一些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智能手机,二者的客户端据有了最大面积的用户。给人们来了一次“互联网思维”“互联网视角”“互联网贸易模式”的生动扫盲。
在每个行业都迎来互联网冲击波之时,租车业波涛又起。依托互联网、推崇共享精神的“商务租车”出行模式,被舆论解读为遭到北京市交通委《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运营提供便利的通知》“秒杀”,一些媒体甚至以《生于大时代 死于小政策》予以评价。
“打车难”“打车贵”“黑车猖獗”是汽车出租行业的老大难题目,而一周多以来连续发生的女郎遭遇黑车惨案的发生,更让人对互联网重构汽车出租行业,解决行业痼疾布满期待。
互联网给租车业带来可喜变化
当前,互联网进入汽车出租行业主要包括两个方向:一是出租车,二是“商务租车”。它们一个共同特征,都是通过移动客户端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作为“中间件”实现叫车,而不像站点候客和巡游服务那样——消费者和司机进行面临面的沟通。在消费价格档次上,商务租车也与出租车有较大差距,主要针对消费水平较高的人士。
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的泛起,缩短了司乘之间的信息间隔,运营效率进步、收入增加、司机劳动强度降低,这是互联网给租车业带来的直观变化。
记者坐在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张师傅的车上,听到他的手机“嘀嘀”响个不停。张师傅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使用叫车软件了,他说,现在不仅没有了以前空驶的焦急,同时天天收入也较以前涨了15%。而据滴滴打车创始人兼CEO程维此前透露,北京有7万多名出租车司机安装了滴滴打车的软件。在6.7万辆出租车上,约5万辆安装了滴滴打车的软件。
根据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《打车软件经济与社会影响调研讲演》,在使用打车软件后,94.7%的司机以为进步了月收入。其中,55.0%的司机以为月收入进步10-30%,40.9%的司机以为月收入进步10%以下,4.1%的司机以为月收入进步30%以上,90.3%的司机以为降低了空驶率,77.8%的司机以为每月载客行车里程有显著增加。
与此同时,商务租车也风生水起,先后有美国的Uber,海内的易到、一号专车,以及滴滴专车等进入这一领域。
“营运资格”成各方关注焦点
合法此时,8月12日,北京市交通委出台了《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运营提供便利的通知》,给参与商务租车领域的互联网公司“当头一棒”,“关上了发展大门”。《通知》划定:“严禁把私人车辆或其他非租赁车辆用于汽车租赁经营”“租赁车辆不得用于未经许可的出租等行业运营”“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者提供便利”。
《通知》发出后,固然各家相关互联网租车企业纷纷撇清与《通知》所指非法营运的关系,但舆论一般以为,易到用车、Uber平台提供带司机的车辆租赁信息,PP租车、友友租车等平台提供个人对个人的私人车共享信息。若是交通部分严格按照《通知》执法,都“难以幸免”。
相类似的,有8月1日上海市就已实施《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若干划定》和《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》,只有获得营运资格才叫正当运营。所谓“营运资格”,上海市交通委发言人表示,私人车行驶证只要是注明“非营运”就不能营运。除非更改使用性质。包括易到用车等网络叫车平台的车辆,即使是跟第三方租赁公司签署协议挂靠,只要是行驶证使用性质为非营运,就是违法。
记者采访易到租车、PP租车、神州租车等企业了解到,北京、上海的这些文件本身并无超出以往政策的特别划定,其核心在于私人车介入营运的题目。对于监管部分来说,私人车长短营运车辆,介入营运等于“黑车”,冲击了原有的城市出租车市场,必需打击。
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,中国个体户都泛起30多年了,私营企业早就冲击了那么多行业市场了,为什么在30多年后,当汽车早已成为都市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的时候,偏偏就是私有车辆不能从事租赁运营,而要走政府统管一条路?
而互联网租车企业则以为,互联网精神在租车业代表着共享和效率。通过劳务公司可以规范“带驾”司机,通过租赁公司可以规范介入市场的汽车,加之完善保险程序,安全没有题目。而通过“商务租车”的价格差别,基本上不会冲击现有的城市出租车市场。监管部分不能“一棍子打死”。
该伸手“关闸”仍是“放水养鱼”?
固然北京市交通委没有正面接受记者有关互联网租车题目的采访,但相关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,通过非正式沟通,监管部分也但愿在维护现有城市出租车体系的条件下,给互联网租车企业发展空间。这一点,北京市交通委《通知》内容“以重申和夸大以往政策精神为主”可以佐证。
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副会长范永耀说,约租车这个行业,易到是海内做得比较早的,大概是2011年开始,到现在泛起了这么多互联网商务租车软件,说明这是一个趋势,互联网会深入到每个行业。按照德鲁克的观点,行业被重构了,政府也应该适应这个潮流。政府需要先充分调研,听取各方意见,然后再谈科学规范、让这个行业健康科学发展。对商务租车,不能一下掐死,应该鼓励发展。不外,鼓励不是说让这个行业野蛮生长,政府也需要在制定划定的时候,考虑不同的利益诉求。
业内相关企业对发展远景仍旧乐观,称“放水养鱼”和逐步规范应该是发展趋势。以打车软件为例,2013年5月,深圳市交通委曾叫停打车软件,“对已经安装手机召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需责令卸载”。而在今年的7月17日,交通运输部发出《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》,交通部运输司副司长李志强指出鼓励包括手机软件召车、网络约车在内的各类出租车电召服务方式协调发展,并加快实现信息共享。 |